赤峰市环境质量公报
(2017年)
赤峰市环境保护局
二O一八年一月
主管部门 |
: |
赤峰市环境保护局 |
编制单位 |
: |
赤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
编报时间 |
: |
2018年1月 |
站长 |
: |
李文军 |
审定 |
: |
李文军 |
编写人员 |
: |
翟继武田嘉菁谢文波查木哈 李靖阿拉木斯 |
(一) 环境空气
2017年,我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可吸入颗粒物仍然是我市环境空气的首要污染物。好于Ⅱ级天数为318天,占监测总天数的87.1%,与去年同期相比(310天,84.7%),增加了2.4个百分点。
1、监测概况
2017年,赤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全市四个环境空气国控监测点位的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统计。
①二氧化硫
2017年,赤峰市中心城区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60微克/立方米),与2016年相比(32微克/立方米),下降了28.1个百分点。
②二氧化氮
2017年,赤峰市中心城区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为20微克/立方米,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40微克/立方米),与2016年相比(19微克/立方米),上升了5.3个百分点。
③可吸入颗粒物
2017年,赤峰市中心城区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70微克/立方米) 4.3个百分点,与2016年相比(76微克/立方米),下降了4.1个百分点。
④ 一氧化碳
2017年,赤峰市中心城区一氧化碳平均浓度为1.2毫克/立方米,与2016年相比(1.104毫克/立方米),上升了8.7个百分点。
⑤ 臭氧
2017年,赤峰市中心城区臭氧日最大8小时年平均浓度为86微克/立方米,与2016年相比(82毫克/立方米),上升了4.9个百分点。
⑥ 细颗粒物
2017年,赤峰市中心城区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35微克/立方米)。与2016年相比(37微克/立方米)相比,下降了8.1个百分点。
(二)沙尘天气
2017年度,我市境内共出现沙尘天气11天,分别出现在4月17日、4月18日、4月19日、5月1日、5月4日、5月5日、5月6日、5月11日、5月21日,11月7日和11月21日。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最高的沙尘天气出现在5月4日,可吸入颗粒物最大浓度值为1288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二级日标准(150微克/立方米)7.6倍。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沙尘天气出现在5月4日3点至5月6日4点,持续时间为49小时。
(三) 降水
2017年,中心城区共监测降水19点位·次,降水量合计201.5mm,其中雨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7日的哈达街监测点,降水量达70.4mm。
全年降水pH均值6.84,pH值在6.32-7.39之间,均未检出酸雨 (pH<5.6)。
2017年,赤峰市第一水厂、赤峰市第二水厂、内蒙古长泰水务有限公司和赤峰市九龙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等4个地下水型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良好,水质达标率100%。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均为“良好(Ⅰ类)”,适宜作为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
三、地表水环境质量
2017年,赤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西辽河流域干流、一级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及主要支流与大凌河一级支流老虎山河进行了监测,并开展了达里诺尔水系和红山水库的监测工作。
河流断面共包括甸子、兴隆坡、东山湾大桥、小南荒、大兴南、海日苏、大兴北、小南荒、蒙古营子、锦东、二道河水库入
口、候杨丈子村西、天合龙、沙那水库4队、蜘蛛山大桥南、苏家堡16个国控断面,东八家、山嘴子、平双桥、百岔河桥、平顶庙桥和吐力根河出境6个区控断面。红山水库断面为区控断面;达里诺尔主湖断面为区控断面,其余断面为市控断面。
2017年10月,由于老虎山河大桥和苏家堡联合监测断面工作暂停,采测分离工作开始。老虎山河大桥监测数据由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分享。截止12月底,老虎山河大桥数据分享至11月监测数据,12月监测数据还未分享。因此,老虎山河大桥断面统计时至11月。
(一) 河流
2017年,我市河流各监测断面中除侯杨丈子村西、大兴南、兴隆坡、沙那水库4队、平双桥、山嘴子和老虎山河大桥断面达到《赤峰市水污染防治水质目标清单》中2020年目标要求,其它各断面水质均未能达到其目标要求。
老哈河的甸子、大兴南断面水质类别为Ⅲ类,水质状况为良;兴隆坡、东山湾大桥断面水质类别断面均为Ⅳ类,水质状况均为轻度污染;东八家断面水质类别为Ⅴ类,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阴河的山嘴子断面水质类别分别为Ⅳ类,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蒙古营子断面水质类别为劣Ⅴ类,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英金河小南荒断面水质类别为劣Ⅴ类,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锡伯河锦东、平双桥断面水质类别均为Ⅳ类,水质状况均为轻度污染。西拉沐沦河的海日苏断面水质类别分别为Ⅴ类,水质状况分别为中度污染;大兴北断面水质类别均为Ⅳ类,水质状况均为轻度污染。乌尔吉沐沦河蜘蛛山大桥南断面水质类别均为Ⅳ类,水质状况均为轻度污染;沙那水库4队断面水质类别为Ⅱ类,水质状况为优;天合龙断面因全年断流未能获得监测数据。西路嘎河的二道河水库入口断面水质类别为劣Ⅴ类,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蚌河的侯杨丈子村西断面水质类别为Ⅲ类,水质状况为良。老虎山河的老虎山河大桥断面水质类别为Ⅱ类,水质状况为优。西辽河的苏家堡水质类别均为Ⅳ类,水质状况均为轻度污染。
2017年新增3个区控断面。百岔河的百岔河桥断面水质类别为劣Ⅴ类,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查干沐伦河的平顶庙桥断面水质类别为Ⅴ类,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吐力根河的吐力根河出境水质类别均为Ⅳ类,水质状况均为轻度污染。
2017年赤峰市东八家、二道河水库入口、侯杨丈子村西、老虎山河大桥、蒙古营子和海日苏断面平均污染指数较去年同期上升,尤以蒙古营子断面平均污染指数上升最大,上升幅度为5.44;东山湾大桥、兴隆坡、小南荒、沙那水库4队、锦东和平双桥断面平均污染指数较去年同期有所下升,尤以兴隆坡断面平均污染指数下降最大,下降幅度为0.14。2016-2017年赤峰市河流断面平均污染指数,详情见表3-1。
表3-1 2016-2017年赤峰市河流断面平均污染指数
断面 |
2016年 |
2017年 |
断面 |
2016年 |
2017年 |
甸子 |
0.20 |
0.20 |
蒙古营子 |
2.24 |
7.68 |
兴隆坡 |
0.49 |
0.35 |
蜘蛛山大桥南 |
0.30 |
0.30 |
东八家 |
0.31 |
0.63 |
沙那水库4队 |
0.22 |
0.19 |
东山湾大桥 |
0.43 |
0.35 |
天合龙 |
- |
|
大兴南 |
- |
0.22 |
锦东 |
0.35 |
0.34 |
小南荒 |
0.67 |
0.54 |
平双桥 |
0.27 |
0.25 |
二道河水库入口 |
0.36 |
0.62 |
海日苏 |
0.32 |
0.34 |
侯杨丈子村西 |
0.26 |
0.30 |
大兴北 |
- |
0.32 |
老虎山河大桥 |
0.16 |
0.17 |
苏家堡 |
- |
0.32 |
平顶庙桥 |
- |
0.39 |
吐力根河出境 |
- |
0.24 |
山嘴子 |
0.24 |
0.32 |
百岔河桥 |
- |
0.52 |
注:“-”表示因断流未获得监测数据。
2017年我市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类别中Ⅱ-Ⅲ类占23.8%、Ⅳ-Ⅴ类占57.1%、劣Ⅴ占19.1%,无Ⅰ类水质断面。有机物类是我市河流的主要污染物,其次为氮类(氨氮),毒理学类和重金属类污染占比较低。
(二) 红山水库
2017年,红山水库各监测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V类标准的要求。污染指数为0.48,与去年同期相比,污染程度略有上升;水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7.5,属于“轻度富营养”,与2016年相比较(58.9)有所下降。
(三) 达里湖
2017年,达里诺尔主湖区32项监测指标中pH、BOD5、CODcr、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氨氮共8项指标不同程度的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标准。
污染指数由去年同期的3.38下降至3.30;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70.5,属于“重度富营养”,与2016年相比较 (68.9)有所上升。
(一) 功能区噪声
2017年,赤峰市中心城区共布设4个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分别为:市教育局家属楼(一类区)、同泽酒楼(二类区)、东城街道社区工作服务中心(三类区)、如家酒店(四类区)。
2017年,噪声均值为55.2dB(A),较2016年同期相比(55.3dB(A))下降了0.1 dB(A)。从各功能区分析,四类功能区的超标情况均有所好转:一类区的超标率由2016年的5.2%下降到2017年的3.1%;二类区的超标率由2016年的16.7%下降到2017年的10.4%;四类区的超标率也由2016年的22.9%下降到2017年的14.6%; 东城街道社区工作服务中心所在的三类区声学环境状况一直保持在较好的水平,2016年和2017年均无超标时段。
(二) 区域环境噪声
2017年,赤峰市中心城区共布设284个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位,全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4.1dB(A),较2016年(53.5 dB(A))上升0.6dB(A)。按照《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中的等级划分,总体评价为“较好”。
全市区域噪声等效声级集中在在36.9-68.6dB(A)范围内,其中,属于“好”(≤50.0)的网格数69个,占布设网格总数的24.3%;属于“较好”( 50.1~55.0)的网格为76个,占全市网格总数的26.8%;属于“一般”(55.1~60.0)的网格为97个,占全市网格总数的34.2%,属于“较差”(60.1~65.0)的网格为36个,占全市总网格数的12.7%,属于“差”(>65.0)的网格为6个,占全市总网格数的2.1%。
(三) 道路交通噪声
2017年,赤峰市中心城区共布设143个交通噪声监测点位,全市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8.3dB(A),较2016年(66.2 dB(A))上升了2.1dB(A)。按照《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中的等级划分,总体评价为“较好”。
全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范围为55.5-85.1dB(A)。其中,属于“好”(≤68.0)的路段数为73条,路段总长度为43.079km,占监测路段总长的55.5%;属于“较好”( 68.1~70.0)的路段数为27条,路段总长度为14.607km,占监测路段总长的18.8%;属于“一般”(70.1~72.0)的路段数为24条,路段总长度为11.555km,占监测路段总长的14.9%,属于“较差”(72.1~74.0)的路段数为8条,路段总长度为3.145km,占监测路段总长的4.0%,属于“差”(>74.0)的路段数为7条,路段总长度为5.29km,占监测路段总长的6.8%。
根据2016年卫星遥感监测结果,结合2017年重点区域地面核查,采用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胁迫指数、污染负荷指数指数和环境限制指数等6个分指数综合运算了全市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对全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2016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以一般为主,10个旗(县、市辖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在37.51-55.48之间。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为良的旗(县)有1个:喀喇沁旗,占全市总面积的3.57%,适合人类生活;其余9个旗(县、市辖区)的生态环境状况等级均为一般,占全市总面积的96.43%,较适合人类生活。
2017年,赤峰市在3个旗县区的10个村庄开展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监测内容覆盖环境空气、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等环境要素。
监测村庄包括克什克腾旗的达里渔场居委会、吉日嘎查、福盛号村,巴林右旗的索博日嘎镇塔西村、西拉沐沦苏木一村、巴彦塔拉苏木宝木图嘎查、幸福之路苏木幸福之路村、阿鲁科尔沁旗五一村、查干诺尔嘎查和太平庄村。
(一)环境空气
1、监测点位
2017年,对阿鲁科沁旗和克什克腾旗的6个村庄进行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监测因子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
2、监测结果
全市6个监测村庄二氧化硫浓度范围为4L~63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浓度范围为3L~45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范围为12~105微克/立方米,各监测项目日均值均无超标现象。
6个村庄环境空气质量累计监测120天,达标天数120天,达标率100.0%;空气质量一级优44天、二级良76天,无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严重污染发生。空气质量二级良的情况下,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最大值105微克/立方米的浓度,均集中出现在阿鲁科沁旗。
(二)地表水
2017年,农村环境地表水共选取 3个河流断面及3个湖库点位进行监测,河流断面分别为乌力吉沐沦河断面、查干沐沦河小林场断面及查干沐沦河老桥断面,湖库点位为阿鲁科尔沁旗的扎嘎斯台诺尔水库和巴彦花水库、克什克腾旗的达里湖主湖区。
1、河流断面
地表水各监测河流断面均达到《地表水环境标准》(GB3838-2002) Ⅲ类标准,监测指标无超标情况。
2、湖库点位
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个点位湖库,阿鲁科尔沁旗的巴彦花水库为Ⅴ类水体,为中度污染;扎嘎斯台诺尔水库及克什克腾旗的达里湖主湖区地表水水质均为劣V类水体,为重度污染。
(三)饮用水源地
2017年赤峰市3个监测旗县,10个监测村庄中除阿鲁科沁旗的查干诺尔嘎查和太平庄村2个监测点位的氟化物超标外,其它监测项目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氟化物超标可能因该区域背景值较高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