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优化传统现场执法手段,创新监管模式,推动生态环境执法创新,提升执法效能,赤峰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红山区大队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成立了非现场监管室,拓展非现场执法监管的手段及应用。
多平台联通、预警、提醒,实现事后解决向事前预警转变
非现场监管室以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在线大数据系统为基础,积极探索整合利用排污许可管理平台、全国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用电监控平台和环保设施用水平衡计算等平台,实现各平台数据逻辑校验互证互通,及时掌握重点排污单位主要污染物排放动态、用电用水异常等情况,对数据超标、数据异常等情况进行大数据筛查检索。并以短信、钉钉群、App企业端等方式向排污单位和生态环境监管部门实时预警,对涉嫌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及时举证申辩、确认,按照“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执法”原则真正实现生态环境执法由事后解决为主向事前预警为主转变。
非现场执法、足不出户,实现震慑与固定违法证据并举
非现场监管室利用用电工况污染治理设施过程参数分析、视频监控实时监管及回放、企业用水平衡、水质溯源仪水纹数据库比对分析等实现了足不出户却能直击企业排污现场!利用参数完整性、真实性、逻辑关系、异常变动等进行大数据分析研判,利用用水平衡发现用水异常、利用水质溯源仪水纹数据库比对及时锁定异常排污单位、利用监控发现固定企业数据造假、设备不正常运行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证据,实现了足不出户对日常违法监管形成震慑作用的同时,为后续执法提供有力证据。
及时阻断超排,利用智能阀控系统实现实时管控
红山区分局自2021年12月起开始建设红山产业园企业污水排放阀控系统建设项目,2023年11月6日,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红山产业园污水排放阀控系统建设项目正式验收并投入使用。当企业排放废水污染物浓度超过管控值,非现场监管室的阀控系统会立即关闭企业污水排放口,禁止超标废水外排,实现对废水排放数据实时、智能管控。
审慎执法、差异化执法,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非现场监管室的建立和推行,极大的减少了执法人员去企业巡视检查的频次。短信、钉钉群、APP企业端的应用,丰富了企业人员材料上报和业务交流的途径,既减轻了执法人员的负担,又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特别是对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主要采用非现场方式进行监管,对确需现场调查核实的,减少检查程序、检查频次,真正实现了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的环境执法目标,实现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提升。
夯实基础、完善监管平台,加强非现场执法体系建设
目前红山区38家重点监控企业共联网151台(套)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15套阀控系统、13家用电工况系统,同时拥有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与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红山区权限)、内蒙古自治区排污单位污染治理设施用电监控监管系统(红山区权限)、赤峰市环境在线视频监控综合管理平台(红山区权限)、赤峰红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污水排放阀控系统PC端及APP、赤峰红山区预警溯源站工作平台5大工作系统和一个非现场监管钉钉群预警工作平台!这些工作系统和预警工作平台构共同支撑起了红山区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执法体系,进一步提升了生态环境执法效能。
非现场监管室自2023年10月成立以来累计为企业提供在线传输类预警信息46条,督办反馈类信息61条,短时数据超标预警信息12条,为现场执法中队提供异常传输信息4条,利用阀控系统对3家废水超标排放口实施了关阀管控操作。非现场监管提高了监管执法针对性、科学性、时效性,有效预防了环境违法事件的发生,同时,又及时掌握重点排污单位生态环保设施运行状态和违法违规情况,并根据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等级实现生态环境执法由无差别监管向差异化监管转变,使生态环境治理效率实现显著提升。